>
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1997(上册)目录
上编(1917~1949)
引言 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
第一章 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趣与发展
第二章 20年代小说(一)
第三章 20年代小说(二)
第四章 20年代新诗(一)
第五章 20年代新诗(二)
第六章 20年代戏剧
第七章 20年代散文
第八章 30年代文学思潮
第九章 30年代小说(一)
第十章 30年代小说(二)
第十一章 30年代小说(三)
第十二章 30年代小说(四)
第十三章 30年代小说(五)
第十四章 30年代新诗
第十五章 30年代戏剧
第十六章 30年代散文
第十七章 40年代文学思潮
第十八章 40年代小说
第十九章 40年代新诗
第二十章 40年代戏剧
第二十一章 解放区文学思潮
第二十二章 解放区文学创作书摘插图
第一章 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中国文学在经历了清末民初的现代化发生期以后,由五四文学革命起进入1917一1949年的30年迅速发展期。这一时期,发生期内的鸳鸯蝴蝶派文学继续存在,但不再占据主导地位,而且随着文学的现代化进程逐渐地被扬弃、整合。这一时期,大致可以十年为期划分出三个明显的阶段:一、1917~1927年以五四为代表的20年代文学;二、1928—1937年左翼革命文学、人文主义文学并存的30年代文学;三、1937一1949年以全民族的抗战文学开端以及承继、发展的多地域、多元化、大众化的40年代文学。
第一节 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中国现代文学,以五四文学革命为标志全面步人文学现代化历程。发生于1917年的文学革命,既是清末民初20年来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历史准备的必然,也是外来文学思潮影响的结果。五四文学革命承继了梁启超、黄遵宪等人提倡的“新民”、“救国”的近代文学改良精神,有着“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与“白话文运动”的基础。资产阶级改良派大量译介西方文学,如林译小说,已客观上培养了人们对西方新的文学形式的接受心理。
五四文学革命的直接背景和动力是五四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但并未能根除封建主义社会基础,内忧外患使国家和民族陷于垂危之中。袁世凯阴谋复辟封建帝制,社会上继续推行尊孔读经,旧文化思想仍严重阻碍着民族意识的觉醒。受西方新思潮影响的进步知识分子在历史反思的基础上,深感思想启蒙的迫切需要。他们利用晚清以来留学生译介的大量的西方文学、哲学、社会学著作,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宝贵的思想资料和世界文化交流参照系,向民众宣扬灌输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抨击封建主义思想文化,进行比晚清维新派、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派更广泛的思想启蒙,由此而发展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
商品属性 [作者] 朱栋霖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图书书号/ISBN] 9787040076271 [出版日期] 1999-8-1 [图书页数] 334 [图书装订] 平装 [字数] 390000
用户名 | 购买数量 | 购买时间 | 订单状态 |
---|---|---|---|
15969430503 | 1 | 2018-03-01 13:53:33 | 取消 |
BlakeLively | 1 | 2017-09-29 0:31:35 | 成交 |
15087234323 | 1 | 2016-12-26 14:22:27 | 成交 |
15087234323 | 1 | 2016-12-26 14:18:19 | 取消 |